信仰的坚守——记革命烈士陈良堡
林汉龙
1918年12月,陈良堡出生于潮州城区刘察巷一个贤达的知识分子家庭。上世纪二、三十年代,国外列强虎视耽耽,妄图瓜分贫弱的中国;国内军阀割据混战,内忧外患。在风云变幻、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,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,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的曙光,革命斗争的火种引发了燎原之势。1926年国共合作时期,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抵达潮州,革命斗争如火如荼,工会、农会和各界进步团体如雨后春笋涌现。陈良堡的大姐陈良萼作为当时潮安妇女解放协会第一届执行委员,负责妇女运动的联络工作。早年的陈良堡受其时革命形势和大姐陈良萼进步思想的影响,萌发了为广大劳苦大众求解放、闹革命、救中国的崇高志向。
1927年4月,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,在全国各地制造骇人听闻的白色恐怖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爆发了八一南昌起义,随后起义军挥师挺进潮州城,建立起红色政权,写下了“潮州七日红”的光辉历史。陈良堡备受鼓舞,焕发了革命热情。
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陈良堡和广大进步青年学生一起,高举爱国主义旗帜,四处奔走疾呼,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,后来,他因参加组织罢课学潮,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,被学校以“危险分子”予以开除,辗转到广州市立第一中学,继续投身广州地区风起云涌的学生抗日救国运动。
1936年,陈良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在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,他组织进步青年学生参加地下学联社团等活动,成立了读书小组,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主张。西安事变后,国共再度合作,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。在新的斗争形势下,陈良堡积极带领进步青年学生,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,组织街头剧《放下你的鞭子》,举行抗日救亡歌咏游行。当时,国民党党部宣布秋季市立中学高中年级的学生都要集中军训,强化洗脑教育。陈良堡挺身而出,带领进步学生进行有理有节的抵制,针锋相对,与反动教官展开激烈的辩论,并带头领唱抗日救亡革命歌曲,鼓舞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。他还将《共产党宣言》《八一宣言》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》《抗日救国十大纲要》等一批进步书籍分发给同学们传阅,用以武装头脑,明确斗争方向。
根据抗日形势的变化发展,党组织指派陈良堡等进步青年学生奔赴湖南省攸县,参加抗日军队随军服务团的支前抗日活动。作为当时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,其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。在艰难的环境条件下,陈良堡带领随军服务团几十名青年学生,深入兵营前线,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,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后勤服务工作,为士兵们设立茶水站,细心护理伤病员,协助兵站转运军需物资,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,进一步鼓舞了部队的士气,提振了战斗力。随军服务团配合一六O师在江西省金轮峰山区一带,全歼日寇一个联队,夺得了“金轮峰大捷”的胜利,受到上级嘉奖并颁发了纪念章。之后,陈良堡率领服务团随军调往广东抗战,历时一年多,行程近万里。随着后来国民党反动派限共、反共局势的变化发展,党组织决定将服务团撤出。陈良堡带着介绍信前往桂林新四军办事处报到,受办事处派遣,辗转多地,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任职。
1941年,国民党反动派再次破坏国共抗日统一战线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皖南事变”,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。陈良堡随同新四军部队转移到茂林附近的东流山驻守,英勇抗敌。在激烈的战斗中,新四军伤亡严重,陈良堡也身负重伤被捕,随后被押往江西上饶集中营囚禁。敌人惨无人道,对陈良堡严刑拷打,身上伤口严重化脓,生命垂危。敌人三番五次要他写所谓的“悔过书”,并威胁说:“不写就不给伤口上药。”陈良堡严词拒绝,宁死不屈,大义凛然。他怒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、祸国殃民的罪行,坚持认为“抗日无罪”,没有什么可悔过的。他不改初衷,始终保持革命气节。在威逼利诱无效的情况下,敌人对陈良堡加紧摧残迫害,直至生命结束。陈良堡牺牲时年仅24岁。